“正人必先正己”—驳斥西方国家“中国网络攻击论”
作者: 武汉新闻网
更新时间: 2021年07月23日 13:56:36
游览量: 98
简述:
一、美国蓄谋已久的中国网络攻击论 2021年7月19日,美国、欧盟、英国、北约、加拿大、日本、新西兰与澳大利亚等国家通过官方或非官方的网络方式指责其均遭受到了来自中国政府的
一、美国蓄谋已久的“中国网络攻击论”
2021年7月19日,美国、欧盟、英国、北约、加拿大、日本、新西兰与澳大利亚等国家通过官方或非官方的网络方式指责其均遭受到了来自中国政府的网络攻击,并要求中国政府立即停止对西方国家的网络攻击行为。本次公开表态的国家多数为G20国家,均系美国“盟友”。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次有组织的、有预谋的借助互联网事件对中国实施的“污蔑”。
在西方国家消息之中没有哪怕一个国家提出具体的证据指向该次网络攻击系中国政府直接参与。没有证据的集体指责,完全背离事实。西方国家有组织、有预谋的发动一起针对中国政府的“网络威胁”攻击言论,这才是真正的一次网络攻击。西方国家群体话语体系,高举“贼喊捉贼”的方式将其过去遭受的网络攻击全部归结为中国政府,是一次赤裸裸的“构陷行动”。
二、中国网络攻击威胁论毫无事实依据
(一)“抱团取暖”的捏造作为
本次事件发生突然发生于7月19日,参与公开“谴责中国”的国家主要分布在西方国家之中。众所周知,北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战略防御组织,系冷战时代的产物。北约组织具有强烈的军事联盟色彩,一个军事联盟指证网络攻击事件并无具体实际证据。MicrosoftExchange软件中的漏洞事件在互联网的开源体系能够被利用的组织众多。西方国家却集中将该软件漏洞遭受的网络攻击全部统一聚焦到中国,这一行为本就不正常。我们注意到北约军事组织已经将网络空间领域的异常攻击行为纳入到其“集体防卫”领域,但是这种“抱团取暖”的习惯并无法成为应对全球网络攻击安全治理的措施。面对全球化的网络攻击,应多一些“坦诚”,少一些“猜忌”,携手共同商讨解决方案的路径。
本次事件涉及到MicrosoftExchange软件中的漏洞可能被全球任何一个国家和组织利用,并有可能被伪造成其他西方国家痕迹。西方国家在毫无证据的基础上,指出中国政府可能参与了本次网络攻击行为,无端指责让中国政府承受“不白之冤”。任何一次网络攻击的溯源工作都需要借助于跨国协作,西方国家在未经调查的基础上,就以“推测”“可能”等言论集体发声,除了通谋好的舆论战之外,毫无意义。
(二)“劣迹斑斑”的美国政府
美国是世界上网络安全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在跨国网络攻击领域堪称“惯犯”。从“维基解密”“斯诺登事件”“瑞士加密机事件”到利用第三国情报机构窃取欧洲国家元首信息事件等恶劣行径,美国自身在网络安全领域早已“劣迹斑斑”。正值全球遭受本次微软漏洞攻击,作为美国首先应当“自证清白”,应当主动披露美国政府没有参与本次网络攻击事件,如此才能与美国一直倡导的网络安全秩序相匹配。美国政府习惯性的将任何网络攻击事件栽赃他国。但美国政府完全有能力利用其在网络空间领域的技术将本次事件调查清楚,并将具体证据公布于众。美国政府也只有将自己在本次事件“厘清”才能还全世界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事实上,美国政府一方面在网络攻击方面“战绩彪炳”,另一方面纠集其他国家一起“鼓吹中国网络威胁论”。西方话语体系多年来习惯性的“辱华”“反中话题”,试图在互联网领域打压中国政府,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炒作“中国网络威胁论”容易达到其政治操作的目的。
(三)“人云亦云”的污名化手法
美国拜登政府再一次“引领”本次网络攻击事件的舆论。在此次事件中,美国盟友“默契”地站在一起:网络空间虚拟性强,溯源难,行为主体多样,在确定相关事件时应基于证据。
我们坚决反对没有事实根据的抹黑和将有关问题政治化。美国的盟友“事先”拿到剧本,毫无意外的将本次事件集中指向中国。“人云亦云”的话语体系是西方习惯性操作。毫无证据的指责,集体污名化的话语体系是西方惯用的伎俩。我们注意到当下西方国家的新冠疫情再一次出现反复,西方政客再次拟将本次事件转移视听,企图将其国内体制混乱的问题转嫁到中国。
截至目前,没有任何一个西方国家与中国取得任何形式的联络,没有任何证据被依法确认,甚至作为“当事人”都是最后一个知道消息的。西方的操作完全是莫须有的指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奉劝那些企图通过互联网发布不实言论就将网络攻击指责到中国的做法已经无法奏效。中国已不是百年前那个任人宰割的国家了。
三、合作治理才是治理跨国网络攻击之道
(一)我国一贯坚决抵制网络攻击行为